合同制员工是正式工吗
合同制员工是否属于正式工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在中国,法律对于正式工的定义十分明确,那么合同制员工是否符合这一定义呢?

问题的关键在于“正式工”一词的含义。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正式工是指与用人单位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并在合同期满后继续与用人单位续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因此,合同制员工如果签订的是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在合同期满后与用人单位续签了劳动合同,就可以被认定为正式工。
但是,实际上很多用人单位为了规避法律风险,会采用各种方式来规避将员工认定为正式工的可能性。例如,将员工的劳动合同签订为固定期限的,或者采用劳务派遣等方式来雇佣员工。这样一来,合同制员工就很难被认定为正式工。
因此,如果想要成为正式工,员工需要留意自己的劳动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及时向用人单位提出续签劳动合同的要求。同时,用人单位也需要切实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不得规避法律规定,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