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借完不还算是骗贷吗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网贷行业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借贷方式。一些借款人在借贷后选择不偿还贷款,引发了一系列争议。这种行为是否构成骗贷呢?本文将从法律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借贷合同的法律关系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借贷合同是一种典型的民事合同,借款人和出借人通过签署合同,约定借款金额、利率、还款方式等具体事项。借贷合同是一种法律关系,双方都有义务履行合同约定的内容。
借款人不还款的法律后果
如果借款人借贷后选择不偿还贷款,这种行为将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偿还借款。如果借款人未按照约定偿还借款,出借人有权要求借款人履行还款义务。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借款人以虚假的借款理由骗取贷款,并且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构成诈骗罪。这意味着,借款人故意不还款、骗取贷款的行为可能构成犯罪。
骗贷的判断标准
骗贷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借款人是否存在故意欺诈的行为。如果借款人在借贷过程中故意提供虚假信息、伪造证明文件等手段骗取贷款,可以认定为骗贷。
2.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如果借款人确实无力偿还贷款,但积极与出借人协商还款事宜,并尽力还款,可以认定为非骗贷。
法律保护与风险防范
对于出借人而言,为了降低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在借贷前对借款人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了解其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
2. 确保借贷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明确约定还款方式、利率等重要条款。
3. 在借贷合同中约定违约责任和违约金等条款,以便在借款人不还款时能够维护自身权益。
4. 如发现借款人存在欺诈行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网贷借完不还属于违约行为,但是否构成骗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借款人故意欺诈、骗取贷款的行为可能构成犯罪,而出借人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并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寻求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