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法定婚龄是可撤销婚姻吗
在婚姻法律领域,对于各类婚姻效力的判定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未到法定婚龄结婚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时有发生,而它是否属于可撤销婚姻呢?下面将为大家详细解答,并扩展相关知识。
一、未到法定婚龄是可撤销婚姻吗
未到法定婚龄的婚姻并非可撤销婚姻,而是无效婚姻。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三)未到法定婚龄。法定婚龄是法律规定的结婚的最低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基于婚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要求。从自然属性来看,只有达到一定年龄,人的生理和心理才发育成熟,才能承担起婚姻的责任和义务。从社会属性来讲,规定法定婚龄有利于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等社会目标的实现。
当一方或双方未到法定婚龄而登记结婚时,该婚姻自始无效,即从一开始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双方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例如,在财产处理上,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于子女抚养问题,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而且,一旦婚姻被认定无效,双方的婚姻状态会恢复到未婚状态。
二、可撤销婚姻的情形有哪些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可撤销婚姻主要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是因胁迫结婚的。《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二条规定,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胁迫是指行为人以给另一方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的生命、身体、健康、名誉、财产等方面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另一方当事人违背真实意愿结婚的情况。比如,一方以伤害对方父母的生命相威胁,迫使对方与其结婚,这种情况下受胁迫的一方有权请求撤销婚姻。
第二种是一方隐瞒重大疾病的。《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三条规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重大疾病通常包括严重的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有关精神病等。例如,一方在婚前患有艾滋病却未告知另一方,另一方在婚后得知这一情况后,有权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可撤销婚姻在被撤销前是有效的,一旦被撤销则自始无效。
三、未到法定婚龄结婚有什么后果
除了婚姻无效这一核心后果外,未到法定婚龄结婚还会带来一系列其他方面的影响。在社会层面,可能会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产生干扰。因为未到法定婚龄生育往往不符合人口规划,不利于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而且,未到法定婚龄结婚的夫妻可能在心智和经济上尚未成熟,难以承担起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这可能会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
在法律权益方面,由于婚姻无效,双方不能享受基于婚姻关系而产生的一些法律权益。比如,在一方去世时,另一方不能以配偶身份继承遗产。在社会保障方面,未到法定婚龄结婚的夫妻可能无法享受到一些与婚姻相关的福利政策,如生育保险等。对于未到法定婚龄生育的子女,在落户等方面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和繁琐的手续。因为按照相关规定,合法婚姻生育的子女才能更顺利地办理户口登记等事宜。
综上所述,未到法定婚龄的婚姻是无效婚姻而非可撤销婚姻,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可撤销婚姻的情形以及未到法定婚龄结婚的后果。在现实生活中,大家一定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结婚条件。那么,可撤销婚姻撤销后财产如何分配呢?未到法定婚龄生育的子女抚养权如何确定呢?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