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算故意伤害他人罪
故意伤害他人不仅会给他人身体带来伤痛,还会引发一系列法律问题。了解什么样的行为算故意伤害他人罪,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解读。
一、什么样算故意伤害他人罪
故意伤害他人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从构成要件来看,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其中,已满14周岁末满16周岁的自然人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行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在客观方面,要有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这种行为的方式既可以表现为积极的作为,如拳打脚、刀砍枪击等;也可以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比如负有保护他人安全义务的人,在能履行义务的情况下不履行,导致他人受伤。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必须是非法进行的,如果是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合法行为造成他人身体损害的,不构成犯罪。而且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必须已造成了他人人身一定程度的损害,才能构成本罪。一般来说,包括轻伤、重伤和伤害致人死亡三种情形。轻伤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轻微伤害的损伤。重伤是指机体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或功能严重障碍。
例如,甲与乙发生口角后,甲出于报复心理,用棍棒将乙打成轻伤,甲的行为就符合故意伤害他人罪的构成要件。因为甲主观上有伤害乙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用棍棒殴打乙的非法行为,并造成了乙轻伤的后果。
二、故意伤害他人罪的量刑标准
故意伤害他人罪的量刑与伤害的程度密切相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在司法实践中,量刑时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比如犯罪动机,如果是出于义愤而伤害他人,与出于恶意报复伤害他人,在量刑上可能会有所不同。犯罪手段是否残忍也是重要考量因素,使用特别残忍的手段,如毁容、挖眼等,会加重处罚。还有犯罪后的态度,行为人在伤害他人后,是否积极抢救被害人、是否主动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都会对量刑产生影响。
例如,丙故意伤害丁致其重伤,但丙在案发后主动拨打急救电话,积极配合警方调查,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并且主动赔偿了丁的全部医疗费用和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在量刑时可能会对丙从轻处罚。相反,如果戊故意伤害己致其重伤,且手段特别残忍,戊在案发后不仅没有采取任何补救措施,还试图逃避法律制裁,那么戊可能会受到较重的处罚。
三、故意伤害他人罪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故意伤害他人罪与正当防卫在某些情况下容易混淆,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从目的上看,故意伤害他人罪的行为人主观上是出于伤害他人的故意,而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在时间条件上,正当防卫要求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即不法侵害已经开始且尚未结束。如果不法侵害尚未开始或者已经结束,而实施所谓的“防卫”行为,可能构成故意伤害他人罪。例如,甲与乙发生争吵,乙扬言要打甲,在乙还没有动手时,甲就先将乙打伤,甲的行为就不属于正当防卫,而可能构成故意伤害他人罪。
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这里的必要限度是指足以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限度。如果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例如,面对小偷的盗窃行为,用致命武器将小偷重伤,就可能被认定为防卫过当。而故意伤害他人罪不存在保护合法权益的前提,是无端地对他人实施伤害行为。
本文详细介绍了故意伤害他人罪的构成要件、量刑标准以及与正当防卫的区别。大家可能还关心故意伤害他人罪的赔偿范围有哪些、如何认定防卫过当等问题。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