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会造成婚姻无效吗
在婚姻关系中,各项法律规定都影响着婚姻的效力和双方的权益。而疾病与婚姻效力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了解疾病是否会造成婚姻无效,不仅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婚姻的法律保障,也能在面临相关问题时做出合理的决策。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疾病会造成婚姻无效吗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疾病不会直接造成婚姻无效。在2020年《民法典》施行之前,《婚姻法》曾规定,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婚姻无效。但《民法典》生效后,删除了这一规定。
这意味着,目前法律不再将患有特定疾病作为婚姻无效的法定情形。不过,虽然疾病本身不导致婚姻无效,但如果一方在婚前隐瞒重大疾病,另一方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例如,一方患有严重的遗传性疾病、精神类疾病等重大疾病,在婚前故意不告知另一方,另一方在婚后才发现,那么另一方就有权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
一旦婚姻被撤销,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所以,虽然疾病通常不导致婚姻无效,但隐瞒重大疾病的情况会对婚姻的稳定性和效力产生影响。
二、哪些疾病属于婚前应告知的重大疾病
目前法律并没有明确列举哪些疾病属于婚前应告知的重大疾病。不过,从司法实践和医学角度来看,一般认为以下几类疾病可归为重大疾病。
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像某些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等。这类疾病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对子女的健康产生重大影响。例如,血友病是一种典型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终身反复出血的症状。如果一方患有血友病却在婚前隐瞒,另一方婚后知晓后,从保障自身和未来子女健康的角度,是有理由认为这属于婚前应告知的重大疾病。
严重的精神类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型精神病等。这类患者在发病期间可能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意识,难以履行夫妻间的义务和承担家庭责任。比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严重影响家庭生活的正常秩序。
某些传染性疾病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被认定为重大疾病。例如艾滋病,它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目前无法完全治愈。如果一方患有艾滋病却隐瞒另一方结婚,另一方不仅面临被传染的风险,在得知真相后也会遭受巨大的心理打击。
三、婚前隐瞒疾病撤销婚姻有时间限制吗
婚前隐瞒疾病撤销婚姻是有时间限制的。根据《民法典》规定,受欺诈方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有权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这里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比如,一方在婚后偶然得知另一方患有重大疾病,那么从其确切知道该疾病这一事实的日期开始计算一年时间。如果超过了这一年的期限,受欺诈方就丧失了请求撤销婚姻的权利。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间限制是除斥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也就是说,无论出现什么特殊情况,只要超过了一年的时间,法院就不会再支持撤销婚姻的请求。所以,当一方发现另一方婚前隐瞒重大疾病时,应当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在实际案例中,有的当事人因为没有及时了解法律规定的时间限制,在知道对方隐瞒疾病多年后才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最终法院以超过除斥期间为由驳回了其请求。
综上所述,疾病一般不会直接造成婚姻无效,但隐瞒重大疾病的情况会影响婚姻的效力。同时,了解哪些疾病属于婚前应告知的重大疾病以及婚前隐瞒疾病撤销婚姻的时间限制等相关法律知识,对于维护婚姻双方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