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财产都能约定什么
在婚姻生活中,夫妻双方对于婚内财产的约定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合理的婚内财产约定不仅可以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财产纠纷,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双方的权益。那么婚内财产都能约定什么呢?接下来为您详细解答。
一、婚内财产都能约定什么
婚内财产约定的范围较为广泛。可以对财产的归属进行约定。比如夫妻双方可以约定某套房产虽然是在婚后购买,登记在一方名下,但实际归另一方所有;或者约定夫妻双方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各自归各自所有,不再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这种对财产归属的明确划分,能避免在离婚或其他情况下因财产界定不清而产生纠纷。
还能对财产的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方面进行约定。例如,夫妻双方可以约定对于共同拥有的车辆,由一方负责日常使用和管理,另一方不得随意干涉;对于夫妻共同投资的企业,双方可以约定各自在企业中的决策权和收益分配比例。
婚内财产约定也可以涉及债务的承担。夫妻可以约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债务由哪一方承担,或者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担。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约定一般只对夫妻双方具有约束力,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如果第三人不知道该约定,在夫妻一方对外负债时,仍然有权要求夫妻双方共同偿还债务,但夫妻一方在偿还债务后,可以根据约定向另一方追偿。
对于财产的增值部分也可以进行约定。比如一方婚前购买的股票,在婚后由于市场行情上涨而增值,夫妻双方可以约定该增值部分是属于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
二、婚内财产约定的形式有哪些
婚内财产约定一般有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书面形式是最常见且具有较强证明力的方式。夫妻双方可以签订正式的婚内财产协议,在协议中明确约定财产的各项事宜。书面协议应当由双方签字确认,并注明签订日期。这种形式的好处在于一旦发生纠纷,协议可以作为有力的证据,证明双方的约定内容。
口头形式的婚内财产约定虽然在法律上也是认可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的风险。因为口头约定很难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其内容,一旦双方对约定内容产生分歧,就很难确定真实的约定情况。所以,除非是在特殊情况下,且有充分的证据(如录音、证人证言等)能证明口头约定的存在和内容,否则不建议采用口头形式进行婚内财产约定。
有些夫妻为了增强婚内财产约定的效力,会选择进行公证。公证是由公证机构对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证明的活动。经过公证的婚内财产协议具有更高的证明力,在发生纠纷时,法院一般会直接采信公证协议的内容。
三、婚内财产约定需要注意什么
在进行婚内财产约定时,首先要确保约定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也就是说,夫妻双方是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约定,不存在一方胁迫、欺诈另一方的情况。如果存在这种情况,受胁迫、欺诈的一方可以在法定的期限内请求法院撤销该约定。
约定的内容必须合法。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例如,不能约定将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归夫妻一方所有,或者通过约定逃避夫妻对他人的债务等。
要考虑到约定的公平性。虽然夫妻双方可以自由约定财产的归属和其他事项,但如果约定明显不公平,可能会在日后引发争议。比如一方几乎将所有财产都约定归自己所有,而让另一方几乎一无所有,这种约定可能会被法院认定为显失公平而进行调整。
对于约定的内容要尽可能详细、明确。避免使用模糊、歧义的语言,以免在理解和执行过程中产生分歧。例如,在约定房产归属时,要明确房产的具体地址、产权证书编号等信息。
综上所述,婚内财产约定涉及财产归属、管理、债务承担等多个方面,在约定时要注意形式和相关事项。关于婚内财产约定还有很多细节问题,如约定是否可以变更、变更的程序是怎样的等。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