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能不能假释
故意伤害涉及到刑事犯罪,很多人关心因故意伤害被判刑后是否能获得假释的机会。假释作为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对于服刑人员来说意义重大。接下来将详细探讨故意伤害能否假释以及相关的一些问题。
一、故意伤害能不能假释
故意伤害是可以假释的,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对于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的罪犯,如果其在服刑期间积极改造,通过参加劳动、学习等方式提升自己,并且符合上述条件,那么就有机会获得假释。
不过,如果是因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且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这是因为这类犯罪的情节较为严重,社会危害性较大,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法律做出了这样的限制。例如,甲因故意伤害他人致其死亡被判处无期徒刑,在服刑期间他虽然表现良好,但由于其犯罪情节严重,根据法律规定,他是不能获得假释的。而乙因故意伤害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在服刑三年后,他认真遵守监规,积极参加教育改造,经过评估确有悔改表现且没有再犯罪的危险,那么乙就有可能获得假释。
二、故意伤害假释的申请流程是怎样的
故意伤害罪犯申请假释有一套严格的流程。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执行机关通常是监狱等刑罚执行场所,他们会对罪犯在服刑期间的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审查。比如,会查看罪犯的日常行为记录、参加劳动和学习的情况等。如果认为罪犯符合假释条件,就会制作假释建议书。
人民法院会组织合议庭进行审理。合议庭会对执行机关提交的材料进行详细的审查,并且可能会听取罪犯本人、被害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意见。在审理过程中,会重点审查罪犯是否确有悔改表现、是否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等关键因素。如果经审理认为罪犯符合假释条件,人民法院就会裁定予以假释。裁定作出后,会将假释裁定书送达执行机关、罪犯本人以及相关的监督机关。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在假释考验期内,罪犯需要遵守相关规定,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例如,丙因故意伤害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在服刑四年后,监狱认为他符合假释条件,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法院经过审理,听取了丙本人的陈述以及被害人的意见后,认为丙确有悔改表现,裁定对其予以假释。
三、故意伤害假释后有哪些限制和义务
故意伤害罪犯获得假释后并非完全自由,而是有一系列的限制和义务。在假释考验期内,罪犯需要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这意味着他们要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不得有任何违法犯罪的行为。同时,要按照监督机关的要求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包括自己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例如,每月要向监督机关提交书面报告,说明自己的行踪和活动内容。
罪犯还需要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这是为了便于监督机关对罪犯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其在假释考验期内不会再次危害社会。如果罪犯违反了这些规定,可能会被撤销假释,重新收监执行剩余刑期。比如,丁因故意伤害被假释,在假释考验期内,他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去外地游玩。监督机关发现后,经过调查核实,认为他违反了假释规定,就会向法院提出撤销假释的建议,法院裁定撤销假释后,丁将被重新收监执行剩余的刑期。
综上所述,故意伤害在符合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假释的,但申请假释有严格的流程,假释后也有诸多限制和义务。对于故意伤害相关的假释问题,不同的案件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比如,故意伤害的具体情节如何判断是否符合假释条件、假释申请被驳回后该如何处理等问题,都可以向专业律师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