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的人有抚养权吗
在涉及法律事务时,取保候审和抚养权是大家可能会关注到的问题。很多人会疑惑被取保候审的人是否有抚养权。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以及相关的一些知识。
一、取保候审的人有抚养权吗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而抚养权是指父母对其子女的一项人身权利,拥有该权利的一方或双方,在子女成年之前,有权决定是否与子女共同生活,该权利在子女成年时即消灭。
从法律层面来看,取保候审并不直接剥夺一个人争取抚养权的资格。法院在判定抚养权归属时,主要遵循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的原则。会综合考虑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抚养条件、孩子的生活环境、孩子的意愿等多方面因素。
虽然取保候审的人在法律上有争取抚养权的权利,但如果其涉嫌的犯罪行为性质恶劣,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比如涉及暴力犯罪、虐待儿童等犯罪行为,法院很可能会认为该方不适合抚养孩子,从而将抚养权判给另一方。但如果犯罪情节较轻,且不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该方又有足够的抚养能力和条件,也有可能获得孩子的抚养权。例如,一些因经济纠纷等非暴力、非道德败坏性质犯罪而被取保候审的人,在其他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仍然有机会争取到抚养权。
二、取保候审对争取抚养权有什么影响
取保候审状态本身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争取抚养权。从心理层面上,对方可能会以此为理由,向法院强调取保候审一方存在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认为其可能会因为后续的刑事诉讼程序而无法全身心照顾孩子,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比如,如果犯罪嫌疑人需要经常到司法机关报到、接受讯问等,可能会导致陪伴孩子的时间减少。
社会舆论和周围人的看法也可能对孩子产生影响。孩子可能会因为父母处于取保候审状态而在学校或生活中受到异样的眼光,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法院在考虑抚养权归属时,也会将这些因素纳入考量范围。
如果取保候审的人能够证明自己的犯罪行为是偶然的、情节轻微的,并且已经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弥补过错,同时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良好的居住环境以及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孩子,那么这种影响可能会被降低。例如,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积极参加社区服务、表现良好,并且能够提供详细的抚养计划,证明自己有能力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稳定的成长环境,法院也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不一定会因为取保候审而否定其争取抚养权的可能性。
三、取保候审期间如何争取抚养权
在取保候审期间争取抚养权,首先要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遵守取保候审的各项规定,确保案件能够顺利进行,争取从轻处理或无罪判决。这样可以向法院展示自己良好的态度和对法律的尊重,减少犯罪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
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抚养能力和条件。比如,要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可以提供工资流水、劳动合同等证明材料,证明自己有经济能力为孩子提供生活、教育等方面的保障。同时,要改善居住环境,为孩子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空间。
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陪伴。经常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争取抚养权时,孩子的意愿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法院的判决,尤其是对于年满八周岁的孩子,法院会尊重其真实意愿。所以,与孩子保持良好的互动非常重要。
还可以收集一些有利于自己争取抚养权的证据,比如自己照顾孩子的照片、视频,孩子的学习成绩进步证明等,证明自己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让身边的邻居、老师等出具相关的证明材料,证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负责任、有爱心的家长。
综上所述,取保候审的人在法律上有争取抚养权的权利,但实际能否获得抚养权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取保候审可能会对争取抚养权产生一定影响,但并非绝对不能获得。在争取抚养权的过程中,要积极采取措施提升自己的抚养能力和条件,收集有利证据。如果在抚养权争取以及取保候审等相关法律问题上还有疑问,比如取保候审期间抚养权争取的具体流程、如何收集更有效的证据等,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